“下单付款、物流显示派送中,转头订单就被取消,甚至直接从购物记录里消失了!” 近期,国际金价屡创历史新高,国内黄金零售价一度突破 990 元 / 克,不少消费者网购黄金后遭遇 “平台拦截”“商家拒发” 的糟心事,其中郑先生 50 克金条订单被拦截的案例引发全网热议,背后暴露的 “金价涨跌定履约” 乱象,让线上黄金消费维权成为焦点。
深圳消费者郑先生的遭遇颇具代表性。10 月 10 日,他在某电商平台的首饰官方旗舰店,以 900.3 元 / 克的价格购入 50 克金条,总价 45015 元。考虑到金价上涨趋势,郑先生在未收货的情况下,已提前以当时市价将金条转卖他人。
然而意外突然发生:10 月 11 日下午,当物流信息显示 “派送中”,金条已从北京发往深圳时,郑先生发现订单状态突然变为 “已取消”。他第一时间联系商家,对方表示无权限取消订单,建议咨询平台;而平台客服给出的解释是 “订单被系统拦截”,理由是 “购买数量超出正常生活消费需求,可能损害普通用户利益”。
更让郑先生气愤的是,多次沟通无果后,平台不仅未解决配送问题,反而将该订单从他的购买历史中彻底删除,若不是提前截图留存证据,这笔交易几乎 “无迹可寻”。10 月 14 日,平台以超时为由自动退款,但此时金价已涨至 941 元 / 克,郑先生为履行此前的转卖约定,被迫高价重新购入 50 克金条,仅差价就损失超 1800 元。面对他提出的 “赔偿 2000 元、说明拦截理由、解释删除订单” 三项诉求,平台仅同意赔付 200 元了事。
郑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。随着金价持续飙升,线上黄金交易的履约纠纷集中爆发,不同平台、不同商家的 “拒发套路” 如出一辙:
杭州的刘女士在小红书 “实时金” 店铺分多次购入近 90 克黄金,总价超 9 万元,商品发货后在广州中转站被商家单方面拦截召回,商家先是称 “订单有问题”,后又改口 “收不到钱”,要求退款重拍,最终干脆拒绝发货。刘女士估算,仅金价上涨带来的差价损失就约 3000 元,而平台仅承诺赔付 50 元。
重庆的陈女士国庆节前花费 22360 元购买 26 克黄金,商家迟迟不发货,先是以 “工厂装修” 推脱,后直接要求取消订单,此时金价已涨至 920 元 / 克以上,她的差价损失达 1500 多元。淘宝消费者 “小花” 以 910 元 / 克购入 18.5 克黄金饰品,次日金价涨至 980 元 / 克后,商家以 “缺货” 为由拒发,即便她同意更换款式或接收黄金板材也遭拒绝,最终平台介入后商家赔付 500 元,远不足以弥补差价。
这些案例中,商家的拒发理由看似多样 ——“系统异常”“链接问题”“库存不足”“超出消费需求”,但核心诱因高度一致:金价暴涨导致采购成本高于售价,商家不愿承担亏损,选择违约拒发。有业内人士透露,部分小商家采用 “无库存模式”,接单后再采购黄金发货,本质是 “赌金价下跌”,一旦金价上涨就通过各种借口规避履约。
面对商家和平台的 “花式拒发”,消费者的损失是否能得到法律支持?多位律师明确表示,此类行为已构成违约,商家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。
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指出,根据《民法典》第四百九十一条规定,商家在网上发布商品信息,消费者提交订单成功时,买卖合同即成立并生效,对双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。平台或商家单方面取消订单、拦截物流的行为,属于不履行合同义务,已构成违约。
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补充道,“系统问题”“库存不足”“超出消费需求” 等均不能成为免责理由。商家作为销售者,有义务确保商品信息准确、库存真实,因自身经营模式缺陷或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损失,不应转嫁给消费者,金价上涨也不属于不可抗力,而是正常商业风险。
关于赔偿标准,律师明确表示,平台仅赔付 50 元、200 元的方案明显不合理。根据《民法典》第五百七十七条,违约方应赔偿守约方的实际损失,即因金价上涨导致消费者重新购买黄金所产生的差价。消费者可保留交易记录、聊天记录、物流截图等证据,通过平台投诉、拨打 12315 热线、向消协反映或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权。
在这场履约纠纷中,电商平台的角色备受质疑。不少消费者反映,平台一方面设置了 “延迟发货 / 缺货处罚规则”,另一方面却对商家的违约行为 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,赔偿标准远低于消费者实际损失,难以形成有效约束。
淘宝平台工作人员回应称,若商家延迟发货 72 小时仍无揽件信息,将视为缺货处罚,最高赔付实际成交金额的 15%,但实际执行中,消费者获得的赔偿往往与该标准相差甚远。而郑先生所在的平台,不仅未按实际损失赔偿,还存在删除订单记录的行为,涉嫌销毁证据、侵犯消费者知情权。
专家指出,平台作为交易撮合方,负有审核商家资质、规范交易行为、保障消费者权益的义务。对于金价波动期间的集中违约现象,平台不应仅以 “系统判定” 为由敷衍了事,而应明确订单拦截的具体标准,公开透明处理纠纷,加大对违约商家的处罚力度,比如提高赔付比例、扣除保证金、限制店铺流量等,同时杜绝删除订单记录等不当操作,为消费者维权提供必要支持。
金价上涨行情下,消费者如何保障自身权益?律师和业内人士给出三点建议:
- 留存完整证据:下单后及时截图商品页面、订单信息、聊天记录,物流状态变更也需全程记录,避免因订单被删除导致维权无据。
- 谨慎选择商家:优先选择品牌旗舰店、有 “现货保障” 标识的店铺,避开小众无资质商家,同时注意查看商品是否标注 “支持 72 小时发货” 等履约承诺。
- 明确维权诉求:遭遇拒发或拦截时,可直接依据《民法典》相关规定,要求商家继续履行合同(按原价发货)或赔偿差价损失,拒绝接受不合理的小额补偿,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。
从 “低价接单、高价拒发” 到 “拦截物流、删除订单”,线上黄金交易的违约乱象,本质是商家漠视契约精神、平台监管缺位的结果。黄金作为特殊商品,价格波动属正常市场现象,但这绝不能成为商家转嫁风险、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借口。
对于消费者而言,留存证据、坚决维权是保护自身利益的关键;对于平台和商家来说,唯有坚守契约精神、完善监管规则、加大违约成本,才能维护市场秩序;而相关监管部门也需加强对线上黄金交易的规范引导,让 “下单生效、履约有责” 成为行业共识,避免 “金价涨跌定履约” 的乱象持续蔓延。
你是否有过网购黄金被拒发的经历?面对此类情况你会如何维权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观点!
(责编: admin1)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